
优秀议论文15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议论文1学会如何更高效的达成成就是人生亘古不变的主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浮夸、轻漫之风渐渐蔓延在青年群体当中。“做”与“学”最基本的原则——实干与虚心,在如今这个时代更显珍贵。
实干和虚心,是针对个体而言的内在表现,在传统儒教思想中涉及颇深。实干指导价值输出,虚心吸引价值输入。相去甚远的两个概念在精神世界的底层逻辑被统一为一体,对个人而言,也分别代表着做事与学习的更高层境界。实干于做事,虚心于学习,这两个不孤立的体系使人拥有物质上的成就的同时,更收获到精神上的满足。
为人之实干,即为脚踏实地走在自主选择的道路上。而虚心是旅途上的点点灯塔,让我们从被迷雾笼罩的世界寻找自己的方向。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呼声中,我们看到他是一个有激昂理想的实干家;另一方面,他的治国智慧来源于他那摆满中外名家思想著作的书桌、床头柜。他因虚心而成才,因实干而伟大,终成为时代榜样。
我们常说,“实干兴邦”。一个国家内部由无数实干的个人组成,理应让每个个体的实力在群体中绽放。然而这一切少了虚心精神却也不成。国家的包容性,使其拥有远强于个人的纠错能力,这也是群体优势的体现。对内的虚心,让国家拥有抉择的智慧;对内的实干,让国家拥有前行的勇气。
国际世界中,实干和虚心的匹配性更为凸显。偏居一隅的富裕小国,享受着当今安逸的生活,却无可避免的走向资源内卷化,警醒国民日渐空洞的国力;室町时代的日本,享受着来自大明的商品,地主们在奢侈中独享城邦的富贵。明治维新这一转折点,打开了日本面向世界的大门,民族的实干工匠精神、虚心谦逊品质自此达到平衡,开创了国家的百年繁荣。繁荣的文化与经济,正需要实干和虚心这对“催化剂”。
优秀议论文2诚实,是实事求是,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诚实,是敢作敢当,敢于说“不知道”;诚实是不怕害羞,说出自己做错的事。诚实守信也是一个人做人的最基本的品质。可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中学生对诚实守信的意识却越来越薄弱,这样是很不应该的,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美国第一任总统小时侯发生的故事,至今还在世间流传。小乔治出生于一个农场主之家。有一次,父亲从欧洲买来一棵樱桃树,种在果园边上。春天,樱桃树上开满了白花,十分可爱。这一天,有人送给小乔治一把斧子,他十分喜欢,于是拿着它到处去砍。他来到果园边上,随手砍向那棵樱桃树,没几下就把它砍倒了。父亲回到家,发现樱桃树被砍倒在地非常生气,大声质问:“是谁砍倒了我的樱桃树?我一定要重重惩罚他!”可谁也不知道是谁干的。这时候,小乔治抬起那张天真的脸,犹豫了一下,说:“是我干的,我只想试试斧头……”父亲愣了好一会儿,才蹲下来抱住小乔治说:“失去一棵心爱的樱桃树,我当然很生气,可你知道吗?拥有一个诚实的孩子,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小乔治长大后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用真诚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敬仰。是的,没有什么比说谎更让人羞愧的,也没有什么比诚实更让人愉快的。诚实是一种勇敢的行为,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敢于批评自己。
遵守诺言,说到做到才是诚实守信的表现。一个人只有守信用,人们才会信赖你,尊重你,愿意和你交往。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曾子曾说过:“言必行,行必果。”每天临睡前都问问自己:“给他人办事,我做到诚心尽力了吗?对待朋友,我有没有不诚实,不守信用的地方吗?”坚持这样要求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诚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中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中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也比较突出,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例如:在学习中有的同学作业没有完成就去抄袭别人的,面对老师的批评时编出一大堆的理由搪塞;考试时自己不好好复习,却想方设法作弊,以此来获得好成绩。
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乏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诚信教育是品德教育中的一项基础内容。中学生绝大多数是二十世纪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诚信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孩子,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但没有及时制止,还起了教唆的作用;还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作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长辈的过分溺爱,很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做什么,更别谈什么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了。同时,从小缺乏儿童伙伴,离群寡居,容易形成不合群、自私、胆怯、不关心同伴等不良心理。这些都是影响中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不利因素。
2、自律意识较差。现代中学生涉世不深,社会生活经历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道德心理还不成熟,缺乏理性思辩和分析选择的能力,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黑暗面之间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缺乏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网络时代每天大量的垃圾信息,生活中的一些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的反面事例,很容易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将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形成错误的诚信观。另一方面,虽然多数中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关系到自己个人利益或安危时,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知与行相背离,这主要是意志力的问题。
诚信是耀眼璀璨的阳光,它的光芒普照大地;诚信是秀丽神奇的大地,它的胸怀承载山川,它的壮丽净化心灵;诚信是最美丽、最圣洁的心灵,它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让我们守住诚信的阵地,笑看诚信之花绚烂绽放!
优秀议论文3“学问”,两个明明白白,简简单单的字,却意味深长。
通常,在家乡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这孩子读过书,有学问。”特别是老年人最爱说。因为他们那个年代只要上过学都可以被推荐担任职务,可今天与那时不同了。
其实不然,很多人对于“学问”一词了解的不是很透彻,或者说并不了解,不懂得。
“学问”,不是说上几年学,读几年书就有的,那只不过是认识几个字,会写几篇文章而已,并谈不上是“学问”。
简单的来说学问的意思即知识,或系统的知识,还可以解释说是学习,发问,询问。 ……此处隐藏8609个字……为繁忙,年幼时不懂得珍惜时光,喜欢热闹而不愿独处,今后也注定为了生计劳碌,趁着霜风尚未沾染了青丝,行岁未晚,在这个春日的下午以半壶苦茗且诉沧桑。
我的童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挨打史,而在印象中你唯一一次揍我也是因为别人。那时你和我现在的年纪相仿,还未完全褪去青春的朝气,我将勇的帽子掷进了结冰的田间然后装模作样地问他帽子哪儿去了,这一切尽收你的眼底,你追赶着我要揍我,我就这样跑啊跑啊,跑过了我们新房子的玻璃窗,跑过了二叔家筑新房的石灰堆,跑着跑着,我就长成了另一个你,而你则变成了中直敦厚已过不惑之年的男子。
我常常在想,生命是不是有一种宿命的苍凉?
简桢有言,好比交给一个智慧犯利器与幼苗,命他到冰崖植树,绿树成荫了便可免罪,他明知不可能,还会耐着性子掘冰种树?不,他会用利器封喉。生命无法阻止这些宛若宿罪的族裔自行设定死亡,所以那些凡间的大智慧者在洞悉了生命的悲剧之后都无异地走向了自我毁灭,即便是那个说受伤的地方就会长出一对坚强的翅膀的人也未能瓦解自我生命的悲剧,永恒地消失于那一片蔚蓝的海。
那么,我如是问:“应该用一把怎样的尺度来丈量生命的长度和宽度?”
那一年你生意惨败,恰逢爷爷大寿,母亲先回家,你留置处理一些事务,母亲夜里的哭泣和你的愁眉紧锁并未让年幼的我体会到世事艰辛。风尘仆仆,雨打归舟,你终于还是到了,手里提着一个袋子,里面除了给我和弟弟带的零食还有一串佛珠,接近泥土的颜色,充满了一股子香气,你并不信佛,你说是途径一座寺庙时买的,小女孩戴着好看。我无从揣度当时你的心理,就如同现在我不愿在你的面前表露我的心迹。
生命中的至痛往往与平常相伴而随,你无需知道,我的眼泪曾经流下来汇成了一个湖泊,知道如无法泅渡必定解救不了岸那边的水火,我遂以坚强为木,伐木作舟,驾长舟漂浮于自己生命之湖,等到练就了一双观天参地的眼,风沙四起,掌舵于细微之处,秋毫之间,泅渡于生命的湖泊,已己生命暖人间苍凉。如至痛长存,便成了生命的一种常态,无法舍弃,唯有筑长舟于心牢,泅渡悲伤的灵魂。
你说过待到耳顺的年岁,要回原乡置几间瓦房,种几畦青菜,或有一双孙儿女在侧,颐养天年。我们都不曾料到尘世中有太多的险要历,无法预计前方的某处会不会有一处水洼,会不会溅了一袭布衣?抑或无法预言有什么样红尘的宴要赴。生命就是如此,无法预期,而我们,都义无反顾的在路上。
关于生命尺度的命题,我始终没能解出,也许要等到某个无人的月夜,我乘着时光机溯回到童年稻田间的小路,爬上一株无人问津的树梢窥探生命的秘密再折把丈量生命的尺。
那一串佛珠曾恒久的守护我,我们从来都是同历尘世的险,共赴红尘的宴。你要答应我,要允许我们成为天空中的日月,同出现于一片天幕,恒久地,照亮你的生命。
优秀议论文14人生匆匆,只有追求高度,创造辉煌,才无悔在人间走这一遭。
人的一生就像在爬一座高山。若止步不前,只能见到平凡不过的风景。若勇敢攀登,奇花异草,天地湖海尽收眼底。试想,若你心存高远,想成为天空中那最灿烂夺目的明月,我想你通过不懈努力,就有可能真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就算不能,你至少也能成为天空中那最耀眼的明星。明星不也为人们所欣赏的吗?可见追求高度的重要性。
大鹏从一出生就努力向天空中腾翔,高度虽不可观,可其一直不愿放弃。斥晏(池边的小鸟)讥笑说:“你何必费如此大的力气?我们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何不在杂草间嬉戏游玩?”然而,结果是大鹏从东海飞往南海,在更广阔的海面上自由翱翔,斥晏只能在杂草间荒度一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斥晏不愿追求高度,一生只会碌碌无为。大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泰勒斯与常人一同行走,泰勒斯走高地,常人走低地。泰勒斯不小心从高处滑落下来,常人耻笑他。泰勒斯却说:“你无需笑我,你连想掉下来的机会都没有,你是悲哀的。”于是,泰勒斯又费力重新走在高地上。是啊!如果你只甘于现状,连从高处掉下来的机会也没有。伟大的人必能在掉下来后自省,通过继续奋斗,到达一个更高的高度,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天才,创造无数首世人推崇的名曲。而他后来失聪,就如从高高的云端掉落到深渊中一般。他不甘于命运的作弄,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了《月光》等更加优美动人的曲子。我想他后来的成就应该比先前的成就更加珍贵难得。他所达到的新高度是令人敬畏的。
曾听朋友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做人低调,做事高调。”这里的“高调”或许就是指做事要追求高度,追求完美吧!我正努力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丁玲曾说过:“幸福不是月下饮酒,花前吟诗,而是在猛烈的暴风雨中做勇敢的搏击。”朋友们,请无畏于追求高度,或许这过程是痛苦的,是漫长的,但你一定会在暴风雨的搏击中飞向新的高度。如果能这样,此生何悔?
优秀议论文15我们原本是离不开路径的。航海时的茫然,森林里的迷失,沙漠中的绝望,都是因为没有可以依赖的路径可走。然而,当我们沿着这条路径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后,又必须摆脱路径,才能更上一层楼。从依赖路径到改造路径到摆脱这种路径依赖,正是一个普遍的发展过程。
艺术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从路径依赖到摆脱的过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习书法就是从临摹起步的,传世牌帖为我们展示了一条明朗的大道,沿着这条道路,我们才得以由浅入深。历代书法家无不是从依赖这条路径登堂入室的。那么,仅仅靠路径就能获得成功吗?明清时的“馆阁体”给出了答案,这种字体由于遵循一定的模式,有其工整美观之处,但又过度依赖这种模式,以致缺乏个性,无法突破。相比之下,以苏轼为首的“宋四家”,摒弃了唐人法度森然的风气,提倡“尚意”,从而开创了一代书风,则体现了摆脱路径依赖对突破自我创新的必要性。同样,绘画的发展——从对客观事物完全复制的写实,到摆脱客观事物寻求表达自我的写意——也体现了从依赖路径到摆脱路径的过程。可见,这一过程是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
经济体制的发展也体现了从路径依赖到摆脱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走了苏联发展的老路,逐步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最初都是在苏联模式中得以发展的。此后,苏联进行了改革,可是,斯大林以后的三任领导人都无法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以致体制僵化,最终导致国家解体。许多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都没有摆脱这一路径而导致政权更替。而中国最终突破了传统的发展模式,摒弃了“社会主义只能发展计划经济”的观点,不再依赖于原来的路径,使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可见,经济体制的发展只有经过从依赖到摆脱的过程,才能适应变化,得以发展,国家才得以强盛。
科学研究的过程也是如此。如果牛顿不是“站在巨人的脊上”,他能够看得有如此之远?沿着前人开辟的道路,他才建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此后,物理学进步缓慢,直到普朗克等人抛开这一体系,转而研究量子力学,物理学的发展又才能够豁然开朗。这同样是一个从依赖到摆脱的过程。
路径正如婴儿的学步车,它可以让孩子更加容易学会走路,然而,如果不摆脱这一车子,孩子永远也无法学会独立步行。只有从依赖走上摆脱,从而使路径成为我们前进的工具,我们才能从中受益而不至于受桎梏。